那么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到底是什么让股票价格上下跳动呢?股票价格的背后,到底又反映了什么呢?
股票价格背后反映的信息
股票市场像一个我们社会的缩影,里面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参与者。每一天股票的收盘价,都是由这一群参与者交易出来的。
既然如此,那么参与者的想法构成了股票价格的元素。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参与者心中的真相。而在较长的时间内,股票价格应该无限接近真实时间的真相。
有时候这两种真相是统一的,有时候又不是统一的。
理解了这个价格驱动因素,会到我们怎么做投资带来帮助。
作为一个群体,股票市场的参与者都希望自己拥有真相,因为我们都知道,市场最终反映的就是真相。假设我们能预知未来,知道明年某个行业的景气度会大幅提高,那么我们就应该买入这个行业的公司。
或者如果我们能回到10年前,20年前,知道A股历史上有的那些大牛股。我们就应该去买入茅台、格力不动。
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交易自己的世界观。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那个知道真相的人。
所以市场是有效的,又是无效的。每一天的收盘价,都有效反映了这一天大家内心世界的真相。但每一天的收盘价,又并不完全反映这个股票真实的价值。因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有缺陷的,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
从投资方法来看,过去100年最终留存下来了两种投资方法:基本面投资方法(包含了价值投资、市场有效假设、基本面定价模型等),以及行为金融学投资方法。这两个流派都有人拿到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长期的真相和短期的幻象
股票市场的价格拉长看,必然是反应时间的真相,股价会无限接近于真相。根据约翰.博格的投资小红书统计,1900到2016年标普500的年化回报率为9.5%。其中企业基本面改善带来的回报率为9%,而由于市场情绪波动导致的估值变化仅仅影响了0.5%的收益率。
从这个数字我们看到,拉长时间来说,股票价格无限接近于基本面信息。估值的波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从公司股价表现看,也的确如此。长期表现优异的公司,一定是基本面真的长期增长优秀的企业。
但是短期来看,市场往往会出现一些“幻象”。这是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内心的世界观,和真实世界是不匹配的。比如“泡沫”永远存在,无论是在美国、中国、日本、欧洲,无论是在过去50年,过去100年,还是过去200年。市场总是会阶段性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这种幻觉就是,明明基本面没有那么好的公司,股价会出现大幅上涨。
这背后的原因,和“乌合之众”有关。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受他人影响的,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这就是“反身性”的来源。股价的上涨作为一种信息,反射给市场参与者,告诉他们原来“真相”是这样的,从而再反馈回来继续强化基本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