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富简投|高校赛|团队赛|有奖赛|课程实练|知识中心|牛人|牛股

当前位置: 百科首页 > 百科列表

叩富百科
搜索词条
搜索词条
百科列表 /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老年人理财四项原则 发表日期:2014-05-30

 老年朋友的积蓄是自己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生病住院等开支,是晚年生活的“保命钱”,因此,老年朋友理财原则首先应考虑安全。一般来讲,理财的规律是收益和安全成反比,收益越大,安全性相对越小。当前适合广大居民的理财渠道有储蓄、国债、企业债券、股市、民间借贷等等,股市等投资方式虽然收益高,但相对风险也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理财的思维和判断力必然下降,对股市跌宕起伏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老年人尽量不要参与炒股、炒汇等风险类投资。国债和储...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女性理财五大误区 发表日期:2014-05-30

 能挣钱不如嫁个好老公许多女性往往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找个有钱老公,平时把精力都用在了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个人创造、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俗话说,伸手要钱,矮人三分。许多女性凡事都依赖老公,认为养家糊口是男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女性在家里的“半边天”地位也就会发生动摇。所以,作为现代女性,应当依靠为自己充电、掌握理财和生存技能等方式,自尊自强,在立业持家上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女性风采。家财求稳可以不看收益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女...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巴菲特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发表日期:2014-05-30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投资家,但二人的投资风格各异,索罗斯喜欢激进和冒险,崇尚“要么赚很多钱,要么赔很多钱”;而巴菲特则看中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般不喜欢冒险,且多数人不具备索罗斯那样超乎寻常的承受力和判断力,所以,堪称巴菲特投资理念精华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更适合中国工薪族投资者。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合理消费,慎重贷款 发表日期:2014-05-30

 说起中国人和外国人理财观念的差距,多数人会想起中国、外国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外国老太太贷款超前消费,居有定所,生活质量高;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靠一生的积蓄,最终买下房子,却已是风烛残年,无福享受了———总之一句话:外国老太太的理财方式科学,中国老太太的观念落后。在某国企工作的张先生一开始颇羡慕外国老太太的潇洒。当时正巧单位集资建房,他怕重蹈中国老太太的覆辙,便从银行办理了10万元的住房贷款。一次交清购房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家人当时甭提多高兴了。可后来,张...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能挣会花,善于投资 发表日期:2014-05-30

 最近,浙江有关部门对全省中等收入家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158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中,有三成的家庭在未来两年内有购房意向,并且其中多数已经具有了人均20.64平方的自有住房,购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有两成的家庭有境内外旅游的消费意向,其中45.3%的家庭准备省内就近出游,68%的家庭计划跨省旅游,16.3%的家庭有出国观光的打算;四成以上的家庭有进行股票、债券、房产等高收益投资的意向。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抽样调查,但如果仔细分析调查结果,就会发现浙江...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理财中的稀释减损法 发表日期:2014-05-30

 某地有两家银行,其不良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量的比率都是20%,上级行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内将不良贷款降低10%。甲银行由行长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清欠机构,全行千方百计抓不良贷款清收;乙银行则没有如此兴师动众地清收不良贷款,而是组织全行大力营销消费贷款。到了年底,甲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成效自然比乙银行好,但最后一算账,其不良贷款仅下降了3个百分点;乙银行却由于贷款营销得力,全行的贷款总量翻了一番,不良贷款所占比例一下子降了10%,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金融界,乙银行的这种“绝招”叫“...

 一个小女孩拿着三角钱到瓜园买西瓜,瓜农见这点钱连五分之一个西瓜也买不着,便想赶紧糊弄她走,他顺手指了指瓜地里一个拳头大小、还没有成熟的西瓜说:“三角钱只能买这种小西瓜。”瓜农本以为女孩会反诘不熟的西瓜怎么吃,而放弃买瓜,谁知女孩略作考虑后竟然答应了,并且接着就把钱递了过来。瓜农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么用?”女孩说:“反正交了钱这个小西瓜就是我的了,过两个月我再来拿。”这回该瓜农傻眼了,因为卖小西瓜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所以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两个月后,小...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按“麦穗哲理”打理家财 发表日期:2014-05-30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行进过程中,每人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其中两个弟子一个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捡,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巧用逆向思维理家财 发表日期:2014-05-30

 有个故事几年前曾广为流传:某证券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满釜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指数”,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才能发财”的道理。实际上,这位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如今理财渠道日趋增多,操作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巧用逆向思维科学理财,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收益。l 不妨抛弃“绝...

[经典书籍] 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家庭理财忌“三多三少” 发表日期:2014-05-30

 活期存款多定期存款少如今,存款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扣除利息税,1万元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实际收益只有158元。许多人因此便产生了“不差这几个小钱”的心理,而随意将工资收入等积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银行卡上,特别是一些不善理财的青年人,随意储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虽然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蓄的金额大了,这种损失就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对于长期不用的存款来说,三年定期的年利率为2.52%,是活期储蓄的3.5倍,存款的实际收益相差很大。目前许多银行开通了定活“一本通”业务,你可以委...

<< 1... 5152535455 ...63>>